singing bowl  

與西藏頌缽結緣是2007年的事了。當時它是作為輔助療癒的眾多工具之一,若你問它的組成與表面意涵~要回答不是個難題;但問它更深層的涵義只覺得不足回應但早年亦無人追問。 因為當時它的莊嚴外貌與能量,恰恰反應了人們基本對事物外表的認知態度,並進而利用它,這一切都在大腦的完美規劃下。

不過在使用它兩年後,這狀況開始改變,因為一群孩童而改變。他們是一群世人稱啟智兒童,但事後相處經驗了解他們有些不是智力的問題,多是考驗我們看到且以為其伴有的外在顯現狀況: 全身肢體殘障、肌肉缺乏協調性、唐寶寶、情緒障礙伴有語言障礙....,是這些狀況得以讓施予者了解~他們帶來的遠勝過施予者所能給的~是一種另類的教導,觸動的回饋是~要做的更有意義。看到全身攤躺的W、智力遲緩的C,聽著頌缽敲出聲音時他們眼角所留下的眼淚,令人既驚又喜,很高興他們喜愛或我以為靈魂感動。但是為什麼這麼單純的力量卻又帶來這深沉的感動力量呢?

當一個人會為懷疑而有所行動時,老天從來不會吝於給答案;相對的,行動必帶來收穫~這是個人的生命哲學之一。接下來的日子就是開始更用心地使用頌缽,不再只是大腦心智、知識性地用它;慢慢地發現它的聲音、波頻,各自影響著給予者與接受者的認知、能量體、脈輪...。期待著每週一次與小朋友們的相聚時間,他們是上天的恩寵,教會了感恩的服務,自己是他們的學生! 此時頌缽也開始成為個人靜心的夥伴之一。

再隔一年後,一位香港的頌缽接受者S及好友BK,希望能協助教授頌缽,但只能以分享的名義來做,因為老覺得尚有不足之處。沒想到幾個月後即2011年,因緣際會及師兄安排的狀況下,在喜馬拉雅山下認了上師,一位是傳授諸多技巧之師,也是歐洲多位知名頌缽大師的師父;另一位是傳授心法的老僧。前者傾囊相授在歐洲分成多階的昂貴課程,後者則帶領探索非大腦所能傳達著墨的心法與經驗,開啟那原本耳鳴重聽的一隻耳朵,學會傾聽宇宙之音。

經歷這一切,不僅體會也驗證禪語"見山是山、見山不是山、見山還是山"的生命意境,促成這一切的力量,是一路上出現在生命中的人物所激發與貢獻的。

頌缽的存在,讓人活在單純的時空下卻又有無限的空間感~身分或有變、本質永不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nte space 的頭像
    Sante space

    Santé space ®

    Sante 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